【游戲故事】趣玩多米諾——長沙市開福區迪愛寶貝幼兒園大四班
時間:2025.03.31
【游戲故事】趣玩多米諾——長沙市開福區迪愛寶貝幼兒園大四班
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,他們的游戲就是探索宇宙的實驗室。"——皮亞杰
《3—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》指出,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基礎。當大班孩子對"連鎖反應"現象產生濃厚興趣時,我們以多米諾骨牌為媒介,在推倒與重建的往復中,見證了一場融合科學邏輯、藝術想象與社會交往的成長盛宴。
1.游戲背景

好奇心是點亮世界的火柴,輕輕一擦就有奇跡。
戶外活動時,孩子們發現老師搭的積木塔被風一吹就"嘩啦啦"倒下,堆堆激動地喊:"像瀑布一樣!"這一現象引發了關于"一個倒下,全部倒下"的討論。結合《指南》科學領域"能通過觀察、比較與分析發現現象并嘗試解決問題"的目標,我們以多米諾骨牌為切入點,支持幼兒在游戲中感知力的傳遞、空間關系與創造性表達。

2.初探多米諾

當孩子們發現刻意搭建多米諾牌的材料時,開心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:"這個好像巧克力餅干!"孩子們用指尖輕輕推倒第一塊骨牌時,此起彼伏的"嘩啦"聲像魔法般喚醒了他們的眼睛。

"我的牌總是不聽話!"航航皺著小臉,他擺的S形路線總在轉彎處卡殼。我們圍坐在地墊上觀察:原來航航把骨牌像火車廂那樣緊緊挨著,轉彎時它們來不及"轉身"就摔倒了。經過反復試驗,孩子們發現轉彎時要給骨牌留出"轉圈圈的空間",就像跳圓圈舞需要手拉手轉圈那樣。
3.繪畫多米諾
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游戲,孩子們覺得已經失去了挑戰性,沒意思了,那我們還能擺什么?小朋友們開始了自己的暢想。骨牌可以變成哪些造型,大家把自己的想法進行表征,有的是愛心形、有的是花朵的形狀,還有的是鉤子形、"S"形….
我們的發現:多米諾骨牌除了排成直線型,還可以多種多樣:字母型、形狀型、圖案型等等,可以先在紙上表征,再進行擺放。但是,在擺放過程中,特別需要耐心、專注、堅持,不然骨牌真的很容易倒掉。
4.萬物皆可多米諾

"老師,圖書角的書也可以排隊!"鈴鐺舉著翻開的繪本驚喜地喊道。這個發現像一粒跳跳糖落入水中,霎時在教室里激起雀躍的浪花——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展開探索,用發現的眼睛丈量著整個教室。

美工區的彩筆最先骨碌碌排起長隊,蠟筆黃疊著水彩藍,在晨光里架起一道會滾動的彩虹橋。數學區的木制數棒緊隨其后,在孩子們屏息凝神的注視中,接連發出清脆的咔嗒聲,仿佛有人在彈奏一架隱形的鋼琴。建構區的彩色紙磚不甘示弱,被搭建成蜿蜒的城墻,推倒時揚起的細小紙屑像一群振翅的蝴蝶。

+發現·探索+
我站在教室里,看著這群五歲的探索家們——有的趴在地上調整彩筆的間距,像在調試精密的儀器;有的踮著腳尖輕推第一塊積木,宛如啟動宇宙飛船的科學家。他們眼中跳躍的光芒,比任何多米諾骨牌都要璀璨奪目。
5.活動總結
在這個持續兩周的游戲中,孩子們經歷了"觀察-失敗-調整-成功"的完整探究循環。他們不僅掌握了等距排列、角度調整等空間概念,更在合作中學會了輕聲提醒同伴、輪流擔任"啟動員"。當妮婭主動扶起被風吹倒的骨牌時說:"我們要當骨牌的好朋友",我知道,這場關于耐心與責任的啟蒙課已經悄悄生根。
游戲價值
1.科學探究:感知力傳遞、間距與角度的關系,發展觀察與推理能力;
2.藝術創造:通過多元材料組合激發想象力,體驗動態美感;
3.社會性發展:在合作中學會協商、等待與包容,如晨晨主動幫同伴扶起誤碰的骨牌:"沒關系,我們可以重新開始。"
教師反思
1.材料投放遵循"由簡到繁"原則,先提供標準骨牌建立經驗,再拓展到生活物品
2.抓住"轉彎卡頓"等真實問題開展集體研討,培養工程思維
3.后續可在科學區增加"不同材質骨牌對比實驗",延伸探究興趣

當多米諾骨牌從玩具
升華為探索世界的鑰匙,
孩子們在游戲中獲得的
不僅是"嘩啦啦"的快樂,
更是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的勇氣。
正如《指南》所言:
"幼兒在反復操作中積累經驗,
逐步形成終身受益的學習品質。
"這場多米諾之旅,
正是成長最生動的注腳。